3月21日下午,通识教育学院在图书馆天问厅成功举办了以“学习和践行优秀安全文化——做安全的智者和主人”为主题的天问论坛·通识教育名家讲座,本场讲座由工学博士,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湘雅公共卫生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秉主讲,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倪磊主持。
溯源安全文化,探寻重要价值
会议伊始,王教授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角度,深入阐述了安全文化的培育必要性,指出安全始于认同,需践行安全文化,心存敬畏,守护个人与国家安全。
随后,王教授通过矿工的语言禁忌、 矿工对老鼠的特殊态度等例子,带我们了解了安全文化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此外,王教授追溯到先秦两汉时期,以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原则为例,引出了我国古代优秀的食品安全文化,凸显了古人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秉持安全理念,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王教授强调了居安思危的深刻哲理,将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的安全观娓娓道来。
安全始于认同,我们需心怀敬畏,在日常点滴中践行安全文化,方能为个人与社会安全保驾护航。这不仅是对生命的珍视,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担当。王教授以泰坦尼克号沉没为切入点,警示大家没有绝对的安全,时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他借助“曲突徙薪”和扁鹊三兄弟的寓言故事,揭示了人们往往忽视预防,只在问题出现后才忙于应对的现状,指出了人性中不重视预防的弱点。
培育安全素养,共筑安全防线
在提问环节,王秉教授围绕“做安全的智者和主人”这一思想,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为我们解答了有关安全保护的相关问题。
大学生作为时代新力量,辨识风险、培育安全素养至关重要。王教授告诉大家,要恪守法律法规,争做安全智者,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谈及保护他人与自我保护的平衡,王教授强调自保与见义智为,在保障个人安全的情况下,通过官方渠道为社会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王教授呼吁大家要珍惜生命,提升安全意识,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录入:曹玉哲
一审 :胡烨
二审:夏卿
三审:倪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