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视野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通识视野

阿尔卑斯山的风,吹醒了我们被内卷偷走的童年

发布日期:2025-11-19 浏览次数:

《海蒂和爷爷》

一缕阿尔卑斯山的风

×

吹暖了冰冷的木屋与童年

看《海蒂和爷爷》:

在治愈与自由里,找回内心的"小木屋"

HEIDI 

GRANDPA


01 PART

在雪山与城市间

藏着最纯粹的成长



孤儿海蒂自幼失去父母,被刻薄的姨妈送到阿尔卑斯山,与独居的爷爷相依为命。起初爷爷对这个突然到来的孙女充满防备,可海蒂像山间的小太阳:她追着羊群跑遍草原,把野花插进爷爷的木屋里,用天真的笑容融化了爷爷的冷漠。两人在雪山下搭建了温暖的家,爷爷教她辨认草药,她陪爷爷看日出,日子简单却满是幸福。

然而好景不长,姨妈又将海蒂骗到法兰克福,给富家小姐克拉拉当玩伴。繁华的城市里,海蒂被规矩束缚:必须穿紧身衣、学习繁琐的礼仪、不能随便奔跑。她日夜思念阿尔卑斯山的阳光与爷爷,甚至患上了“思乡病”。直到克拉拉的父亲发现真相,将海蒂送回爷爷身边,而克拉拉也来到雪山,在海蒂的陪伴下,终于摆脱轮椅,重新站了起来。整部电影像一幅流动的油画,阿尔卑斯山的壮阔与城市的精致形成对比,却始终围绕着“自由”与“爱”两个核心,讲述了一段双向治愈的成长故事。


“你相信别人说的,

还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如果生活中有什么使你感到快乐,那就去做吧,

不要管别人说什么。”


02

PART

那些戳中内心的瞬间




电影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有无数个让人眼眶发热的瞬间。最动人的莫过于海蒂回到雪山的场景:当马车驶进熟悉的山谷,她一眼望见山坡上的爷爷,立刻跳下车飞奔过去,爷爷放下手中的斧头,张开双臂接住她,祖孙俩在草地上相拥,背景是连绵的雪山与湛蓝的天空——这个画面,成了“治愈”的代名词,让每个在外求学的大学生想起“回家”的温暖。

而克拉拉站起来的瞬间,更是将“自由的力量”诠释到极致。在雪山下,克拉拉看着海蒂追逐羊群,突然挣脱保姆的手,尝试着迈出脚步。当她颤抖着站起来,一步步走向海蒂时,阳光洒在她的脸上,两人笑着拥抱,连爷爷都红了眼眶。这个场景没有台词,却胜过千言万语:原来真正的治愈,是让你找回“敢向前走”的勇气。


“本子里现在什么都没有,

你得自己把它填满。”



电影里的台词更是句句戳心。爷爷问海蒂“你想留在这里吗”,海蒂抱着爷爷的脖子说“我想和爷爷在一起,哪里都不去”,简单的话语里满是纯粹的信任;当克拉拉的奶奶告诉海蒂“如果生活中有什么让你快乐,那就去做,不管别人说什么”,更是给了每个被“他人期待”绑架的大学生一记清醒剂——我们不必活成别人眼中的“标准答案”。

03

PART

在内卷时代,

做“像海蒂一样的人”

 


对大学生来说,《海蒂和爷爷》从来不是一部简单的“儿童片”,而是一面照见内心的镜子。我们像海蒂一样,曾被“城市的规矩”束缚:为了绩点熬夜刷题,为了实习迎合他人,为了“稳定”放弃热爱,渐渐忘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可海蒂的选择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不是被规训成“完美的大人”,而是守住内心的“阿尔卑斯山”——那是对自由的渴望,对热爱的坚持,对他人的善意。

电影里,海蒂即使在城市里,也会偷偷在本子上画雪山,会把面包藏起来带给爷爷的羊;克拉拉在雪山下,放下了大小姐的架子,学会了奔跑与欢笑。这像极了我们的大学生活:或许会有迷茫与束缚,但只要守住内心的“小木屋”,就不会迷失方向。就像奶奶说的“不要因为别人的话,丢掉自己的快乐”,与其在内卷中焦虑,不如像海蒂一样,带着纯粹的热爱,勇敢奔赴自己的“阿尔卑斯山”。

这部电影最温柔的地方,是它告诉我们:

无论走多远,都别忘了心里那个追着羊群跑的小孩。

"They know too little, and you've seen too much. 

If there is something in life that makes you happy, do it."



当你感到疲惫时,

不妨再看一遍《海蒂和爷爷》,

让阿尔卑斯山的风吹走焦虑,

找回那份简单的快乐与勇气。


True poverty is not having nothing, 

but giving up love and freedom. 

真正的贫穷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舍弃爱与自由。




录入:乐婕

一审:罗希

二审:夏卿

三审:麻明友